10亿败局,雷军、董明珠“江湖再见”

近日,格力电器披露2018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000.24亿元,同比增长33.33%;实现归母净利润262.03亿元,同比增长16.97%。比今年3月小米公布的2018年财报全年营业收入的1749亿元高出200多亿元,正式官宣了这场耗时5年的10个亿豪赌,以格力获胜告终。

 

l1qM-hwfpcxn4493133.jpg

 

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5年大对决

 

这也许符合当年看起来毫无悬念的结果预期,许多人认为小米赢才是奇迹。在当年的201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马云将格力和小米定义为重资产的实体经济与轻资产的互联网模式的两种模式代表。这两大代表且实力悬殊的赌约,引起了不少轰动。

 

对比2013~2018年格力、小米的收入增长情况可知,当时小米的收入仅为316亿元,是格力1186.28亿元的近四分之一,差的不是一点点。但小米的增长率在当年是十分吓人的,高达150%,就增长率而言,达到了格力的7.7倍。

 

所以这场赌约,很刺激。

 

如果小米保持这样的增长率继续经营,5年之后很有可能超越格力。但是数据显示,在2015年,不管是小米还是格力,增长率都出现了负数。小米高涨高跌,摔得比较惨,一下子从正的135%跌到了负的10%。经过了2016年的缓冲,双方才又开始复苏正增长。纵向来比较,格力此后的增长率已经高于2013年,但小米的增长率还略有缓慢。

 

不管是营销也好,意气也罢。自3、4月份小米、格力相继公布2019年财报以后,这个十亿赌约也就彻底一锤定音了。往后看,这两个较了5年劲的“对头”,实际上在业务上并没有什么交集,反而往前看,却在“物联网”上都有着遐想和布局。

 

董明珠和雷军,又要在“物联网”上掐起来了吗?

 

进击物联网,智能手机成“默契”切入点

 

根据格力财报,2018年,格力的主要四大业务支柱分别为空调、生活电器、高端装备和通信设备为主要支柱的四大业务领域。此次财报显示:2019年要加快手机更新迭代速度,结合格力特有的智能家居生态,打造具有格力特色的物联网手机;同时在5G手机技术研究上实现突破,为格力5G手机推出奠定基础。推进新能源技术研究的创新,提升光伏产品可靠性,掌握工业储能系统核心的集成及能量调度控制技术,进一步发力海外市场。

 

这里需要划下重点:手机、物联网、5G。

 

董明珠此前曾对媒体表示,格力并没有放弃智能手机,但格力打造智能手机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手机的市场份额,而是为了连接未来的“智能+”时代。格力曾在2014年年报中提到:格力会抢先争夺智能家居入口,格力手机作为承担链接和控制智能家电产品的载体,成为连接各个家电设备并搜集数据的平台。

 

再反观小米,与格力以手机为切入口的打法类似,小米在今年启动了手机+AIoT双战略并投入百亿支持AIoT发展。事实上,手机在小米2018年营收中占比仍占大头,达到65%。不过小米的IoT产品收入增长也十分明显,曾在2018年Q3成为全球第一。2018年,小米IoT分部收入达到438亿元,营收中占比达到25%,同比增长86.9%,增速超过手机的两倍。

 

一旦小米的手机成AIoT主要入口,相当于是将主营业务全部转向了智能网联,集中了火力,这比格力的另外再做手机更有攻击力。

 

且在去年11月举办的以“AI赋能,万物互联”为主题的MIDC小米AIoT开发者大会上,雷军宣布,缅甸运8坠毁百人丧生,当时小米已支持的设备超过2000款,智能设备连接数超过1.32亿台,已超越谷歌和苹果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物联网平台。雷军预计,未来3到5年之内,AI+IoT将会嵌入到每一个智能设备中。因此,AI+IoT在未来的5、6年都一直会是小米的核心战略。

 

从智能家居放大到物联网,手机作为最大也最常见的数据移动中心,汇集了人衣、食、住、行各方各面的行为数据,再加上5G技术的助攻,物联会产生更多可能性和突破,手机必然是企业进入物联网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

 


关注"云蚁"了解更多

小程序私有化部署火爆合作中...